2002年的夏天,北京工人体育场外的烧烤摊彻夜不灭。老张至今记得,当中国队首次闯入世界杯时,整条工体北路都飘着燕京啤酒的麦芽香。"那会儿我们二十出头,光着膀子对着大屏幕喊'进一个',现在想想还挺傻的。"这位资深球迷摸着泛黄的韩日世界杯纪念T恤,眼角泛起怀念的泪光。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的巨型LED屏幕下聚集了上万观众。卖糖葫芦的王阿姨临时改行卖起"世界杯套餐"——北冰洋配卤煮,日营业额翻了五倍。"那天阿根廷踢冰岛,有个小伙子看完梅西罚丢点球,把我最后三串糖葫芦都包圆了,说是要'甜一甜心里的苦'。" 如今走在北京体育大学的校园里,还能看见当年为世界杯特制的倒计时雕塑。体育文化学者刘教授说:"从1982年央视首次转播世界杯,到如今全市20余个官方观赛点,北京用四十年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蜕变。"今年夏天,当阿根廷球迷在鸟巢水立方前跳起探戈时,这座古老城市再次证明:足球,永远是连接世界的通用语言。当工体遇上世界杯:北京人的足球记忆
五棵松的足球狂欢夜
"在簋街看球最带劲!"资深体育记者老李回忆,"2014年德国7-1巴西那场,整条街的小龙虾店都在放比赛,德国球迷和巴西球迷拼桌吃饭,最后都喝成了兄弟。"
揭秘FIFA世界杯中那些脚下力量达到95的顶级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