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子涵
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卡塔尔世界杯“死亡之组”E组的比赛上演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刻。在哈里发体育场,日本队“再爆冷门”,继首轮力克德国队之后,面对老牌劲旅西班牙队,“蓝武士”在一球落后的情况下,2:1实现逆转,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杀进16强。
不过,日本队逆转比分的一球有出界在先之嫌,随即引发了不少球迷的质疑。最终,在经VAR确认后,判定进球有效,日本队把胜利“抢”回了手中。
极限挽救
皮球与底线有重合
这粒充满争议的进球发生在比赛第51分钟。日本队球员三笘薫在底线上演“极限救球”,随后田中碧在门前中路近距离右脚推射入网。当时,边裁举旗示意三笘薫在救球时,皮球已出了底线,进球无效。就连看过此次进球回放全程的现场各路记者,一致都认为“这个球已经出界”。
当值主裁判戈麦斯在视频助理裁判的提示下,还是叫停了比赛。在长时间的沟通后,戈麦斯最终将手指向了球场中央的开球点——进球有效。
显然,事实与大多数球迷肉眼的判断不一致,不过,高科技很快告诉了大家“眼见不一定为实”。
根据足球规则,皮球是否出界,是根据球体正上方的垂直投影是否完全过线来判定是否出界,而非球的实体有没有压线。基于这样的前提,再根据各种传感器配合呈现的图片显示,当时足球与底线有1.88毫米的重合,因此这粒进球被判定有效。
高科技的加持让比赛更加走向公正。如果这球没有算进,西班牙和日本战成1:1平,那么德国队将凭借净胜球优势,以小组第二晋级,日本队则小组第三淘汰。但足球是圆的,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而创造奇迹的,是日本队自己。
巨人杀手
连克两支冠军球队
无论这粒进球的最终判定是否还会引发各界讨论,日本队晋级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能在“死亡之组”中以榜首之姿杀出重围,“蓝武士”在本届世界杯上给了亚洲乃至世界足坛一个大大的惊喜。
如果把时间倒流回世界杯前,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他们能够成为亚洲第一支在世界杯中击败两支前世界冠军(德国和西班牙)的球队。毕竟在赛前,有大数据分析了E组的出线概率,西班牙队有85%的概率夺得小组第一,德国队为67%,日本队仅为14%。
或许足球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小组赛三轮比赛,两场胜利,日本队如法炮制,在落后一球的情况下,以下半场连下两球的“剧本”完成逆转。而与西班牙的这场比赛,日本队的控球率只有17.7%,刷新了世界杯历史上赢球方的最低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十年前的日本漫画《足球小将》中,主角大空翼曾率队击败被设定为最强对手的德国队。如今剧情照进现实,不少球迷也戏称,这部漫画原来是部“纪实片”。
“拼搏于世界强国之林,队员们打开了新局面,希望我们能闯入八强。”晋级后,日本队主帅森保一说道。接下来,他们将面对上届世界杯亚军克罗地亚,“蓝武士”的拔剑时刻又要到来。
四年蛰伏
从14秒到1.88毫米
说到《足球小将》和上届世界杯,就不得不提到那个让日本队刻骨铭心的“黑暗14秒”。
2018年,日本队第三次世界杯杀进16强,在与比利时的捉对厮杀中,日本球迷在看台上摆出了巨幅大空翼画像,用来激励球员。而球员也似乎感受到了力量,在上半场连入两球,取得领先。
然而到了下半场,日本队以2:0的优势,在6分钟内被比利时队连扳两球。伤停补时阶段,日本队取得角球球权,却被对手完成绝杀,最终2:3落败。整个反击过程,仅仅用了14秒。
那场比赛结束后,2018年12月,日本NHK电视台发布了片名为《罗斯托夫的14秒》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从短短的14秒入手,通过28台摄像机的多角度回放,对比利时绝杀过程进行深度分析,同时采访比赛双方的主要球员和教练,还原各自的想法,还遍访了欧洲俱乐部名宿来回顾和探讨。日本足球为了弄清楚这致命的一球是如何丢掉的,问自己、问名家、问对手,这种对待失利的勇气,促成了他们四年后惊艳。
1.88毫米的距离,日本队一步一个脚印,用了四年走完。正如两度为日本队追平比分的堂安律所说:“赢下西班牙队,终于让国民知道我们第一场战胜德国队不是奇迹,而是必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中超官方:强烈谴责河南赛区“侮辱性条幅事件”08月11日 奥运男篮决赛 法国男篮vs美国男篮 全场录像及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