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乒乓球辉煌的历史长卷中,胡玉兰这个名字或许不如邓亚萍、张怡宁那样家喻户晓,但这位来自辽宁的运动员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篇章。
1973年,胡玉兰在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勇夺女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乒乓球史上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女运动员。当时25岁的她,在决赛中战胜了捷克斯洛伐克名将格罗福娃,为中国队守住了这枚宝贵的金牌。
技术特点:胡玉兰右手横握球拍,以稳健的防守反击打法著称。她的正手弧圈球旋转强烈,反手推挡稳健,尤其擅长在相持中寻找机会。这种打法在当时以进攻为主的女乒选手中独树一帜。
胡玉兰的成长道路充满艰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每天要骑自行车往返20多公里去训练。冬天训练馆没有暖气,她和队友们常常冻得手指发僵,却依然坚持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
- 1964年进入辽宁省队
- 1965年入选国家队
- 1973年世乒赛女单冠军
- 1975年退役后担任教练
退役后,胡玉兰转型成为教练,先后执教过法国、突尼斯等国家队,将中国乒乓球的先进理念传播到海外。2002年,她回到辽宁担任省乒协副主席,继续为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胡玉兰,依然保持着每天打球的习惯。她说:"乒乓球给了我一切,我这辈子都离不开它。"这位老将的故事,正是中国乒乓球人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精神的真实写照。
世界杯进球数叫什么?揭秘足球比赛中那些你不知道的专业术语!世界杯另类狂欢:饮料比赛成球迷新宠,激情与欢乐并存!